所长介绍
路径:首页  研究所概况  所长介绍
 

贺云翱,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,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,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,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文博考古分院院长,栖霞山石窟研究院院长,长江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,江苏省决策咨询基地历史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,《大众考古》月刊主编,《长江文化论丛》学术集刊主编。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、古代城市考古、文化遗产保护三个专业委员会和公共考古指导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,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,工信部工业文化遗产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,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,江苏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等。先后发表过200余篇(部)学术论文及著作,特别是在六朝都城研究、“六朝瓦当”学术体系建构、早期佛教考古研究、长江文化、大运河文化、明清城墙、明孝陵考古、南京及江苏城市历史文化研究、文化遗产学研究等方面赢得了较大的学术声誉,代表著作有《佛教初传南方之路文物图录》《历史与文化》《六朝瓦当与六朝都城》《六朝文化:考古与发现》《文化遗产学论集》《新时代“长江之歌”》《文化江苏:历史与趋势》《文化南京:历史与趋势》《谈瓦说陶》等。主持过20多项田野考古发掘项目和数百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课题、规划,主要包括中国南方各省早期佛教文物遗迹、明孝陵和明东陵、南京钟山六朝坛类建筑遗址(荣获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)、江苏六朝帝王陵遗存、南京钟山1号寺、2号寺遗址(南朝佛寺)、盱眙古泗州城遗址、南京清凉山六朝石头城遗址、南京方山洞玄观道教遗存、南京江宁船墩遗址、南通掘港唐宋国清寺遗址等考古勘探发掘项目,承担过《三峡库区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完善专题规划》(国务院三峡办委托项目)、《三峡库区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完善实施规划》(国务院三峡办委托项目)、“明清黄河故道遗产研究”(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)、《江苏省“十三五”文物事业发展规划》《江苏省“十四五”文物事业发展规划》《新疆伊犁州“文化润疆”规划》《新疆克州“文化润疆”规划》“江苏文化遗产与文化强省建设”“江苏省非物质文化普查”等课题和规划项目。目前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有:“《长江画传》编撰”(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重大委托项目)、“中国国家遗产系统研究”(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)、“新时代长江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价值阐释研究”(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)等。曾应邀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江苏省委、南京市委等多个城市中心组学习授课。


 
 
 
 
 
 
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
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历史学院
邮编:210023
电话:86-25-89681573
邮箱:njucni@njucni.com
 
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